商品別名 |
包青天,王朝馬漢,閻羅天子,包公 |
面向地區(qū) |
全國 |
產(chǎn)地 |
河南 |
包裝 |
木盒包裝 |
尺寸 |
1.3米 |
加印LOGO |
不可以 |
適用場所 |
家居 |
送禮對象 |
其它 |
制作工藝 |
雕刻 |
包公生平與歷史形象概述
包公,名拯,字希仁,廬州合肥(今安徽合肥)人,生于宋真宗咸平二年(999年),卒于宋仁宗嘉佑七年(1062年),終年64歲。他于北宋天圣五年(1027年)考中進士,為官26年,歷任知縣、監(jiān)察御史、三司使、樞密副使等職,以清正廉明、斷案如神、鐵面無私著稱,被譽為“包青天”,是中國歷史上具代表性的清官形象之一23。其生平事跡不僅載于正史,還通過民間傳說、文學(xué)作品(如《包公案》)和現(xiàn)代影視傳播,成為跨越時代的文化符號。
包公的核心形象特質(zhì)
孝行立身:傳統(tǒng)倫理的
辭官侍親:包公考中進士后,因父母年邁不愿遠離,兩度辭官(建昌知縣、和州稅監(jiān)),歸家侍奉雙親長達十年,直至父母去世并守墓三年,38歲才正式出任天長知縣。歐陽修曾評價其“少有孝行,聞于鄉(xiāng)里”,朝廷追謚“孝肅”,亦將“孝”置于“肅”前,凸顯對其孝行的推崇23。
孝治理念:包公的孝行不僅是個人品德,更體現(xiàn)了宋代“以孝識人”的選官標準,其“先盡孝后盡忠”的人生選擇成為后世儒家倫理的。
包青天 包拯神像 王朝馬漢 閻羅天子包公神像 張龍趙虎 公孫策
鄧州市云峰佛像雕塑廠 11年
———— 認證資質(zhì) ————